够,却也差不了多少了。而当时的高中三年下来,连学杂费带食宿费,每月不少于千元。这两相的太大的对比下,人们一般还是都倾向于让自己的孩子们去上中专,而不是去上高中。
而在当时刘森实践毕业之后,当时的年龄也已经有十七岁了。夏天他放过牛,背着那种背负式喷雾器给棉田打过药,甚至还学着别人的样子,做了几天的小买***如说卖过茶叶啊,跟小伙伴们一起去卖过干粉啊,甚至是收过酒**子去卖过。时间过得十分地快,转眼间初冬便已经到来了。眼看着刘森东游西逛的样子,父母都十分地着急,可是他们却也没有什么办法。好在刘森年龄还小,并不太愁他的婚姻大事,可是,总让他在家里闲着无所事事,这也不是个事情啊!
上面所说的父亲的眼光长远,也就长远在了这里了。应该说,当初的时候,几乎没有一个人会看出他刘森以后还能够考上题跋中专,能够成为一名吃国家饭的公家人。
而当时他们家还没有出来一个吃公家饭的人。当时三哥曾经被全家人,甚至是全村人都寄寓了厚望,因为三哥的学习成绩相当好,又刻苦努力,因此从而被全村的人都看好,认为三哥必定会成就一番事业,考取一点功名。可是,无论三哥多么努力,最后的结果却是,在参加中考的时候,三哥连续两次名落孙山。后来三哥便再也不考了,而是在那一年的秋后,把脚一跺,去部队参了军。
而刘森呢,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——智力聪明程度和刻苦努力程度方面,都不能跟三哥相比,因此首先他的两个哥哥便坚持反对再让刘森接着去上学,说“还上什么学啊,早些下来干浓活儿更利索”。面对着如此巨大的压力,父亲还是毅然决然地力排众议,决定让刘森说什么也要继续去复读。父亲当时对别人,包括自己的大儿子和二儿子说过,“如果小四儿自己上够了,那也就罢了,可是他的继续上学的积极性还很高涨,咱们不让他再试试,不光是他不甘心,就是咱们也不甘心啊!我可告诉你们,你爹我还不是对老四偏心,你们都好好地想一想,你们哪一个,是因为我不供你们而退学的?我从来都说这个道理,我这个人虽然毛病很多,好喝点酒,可是我却知道念书的重要性,只要是你们想念,我跟你娘就是砸锅卖铁,也要供你们继续上学!”
于是后来,父亲想方设法,终于让他继续开始念书。也是天命里注定吧,从那以后,刘森在学习上便格外的努力,而另一方面,自己的智力水平也似乎终于得到了开发似的,一些曾经看起来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答案来的问题,现在却是迎刃而